第71章
關燈
小
中
大
第71章
宋纁不是之前的楊尚書,楊尚書和首輔申時行走的頗近,又幾次因為克扣皇帝要的銀兩數目,而惹得萬歷對其十分不滿,年初被人彈劾之下,楊尚書一氣之下直接閉門不出,上書乞骸骨,沒想到萬歷皇帝直接批了下來,於是乎和申時行不對付的宋纁就被擺到了這個戶部尚書的位置上。
宋纁自然知道為什麽萬歷皇帝愈發見申時行不滿,那是因為自從去歲萬歷皇帝的次子朱常洛誕生以來,朝廷中時不時有人上書,想讓萬歷立長子朱常洵為太子,引得萬歷十分憎惡。
萬歷愛重鄭貴妃,鄭貴妃又不負所望,誕下一個男嬰,這對萬歷來講是最好不過的事情。
但是壞就壞在,前面還有一個長子朱常洛,而這個長子朱常洛,一直是萬歷皇帝的一塊心病,甚至可以說是一個汙點!
萬歷九年,也就是萬歷皇帝十九歲的時候,那時候他屬實血氣方剛,又一直被其老師張居正和生母李太後管束著,其實是一直壓抑著他的叛逆的。但是一個人乖順久了,就會做出一些讓人瞠目結舌的事情,在一次萬歷給自己母後請安的時候,李太後讓他陪自己一起用了晚膳再走。
在晚膳期間,萬歷多喝了兩杯酒,當然,這酒並沒有讓萬歷喝醉,但是為他接下來的行為壯了膽。
等到李太後走後,萬歷直接在其母親的慈寧宮中臨幸了一名宮女王氏,完事之後,酒氣一散,腦子也清醒過來,見那王氏柔弱地只知道低聲哭泣,頓時有些厭惡地警告她,不許說出去,否則定叫她人頭落地!
這或許是年輕的萬歷皇帝對於他母親的一次暗地裏的反抗,因為在古代,不管是宮中還是宮外,臨幸母親身邊的丫鬟,都是大不敬之事。大明朝信奉儒家思想,以仁孝治國,萬歷從小接受最頂級的教育,這點是非綱常如何能不明白。可是他偏偏明白,但是也偏偏那麽做了。
萬歷覺得那王氏柔弱可欺,定然不會將事情鬧出去,除了一開始有點懊悔,幾日之後便也拋諸腦後了。
可是萬歷偏偏忘了,有些女子是易孕體質,就那一晚的春風一度,竟然就讓那王氏珠胎暗結,這肚子一天天大了起來,又在李太後身邊服侍,那是怎麽都瞞不過去的。
李太後逼問之下,王氏為了保住性命也只能實話實說,希望能看在肚子裏懷著的是皇子皇孫的面上,不至於直接將她杖斃,畢竟禍亂宮闈,那可是可以抄家滅族之罪,王氏承擔不起那樣的後果。
李太後只得叫人喚萬歷過來進行對峙,一開始萬歷還不肯承認,最後李太後無奈,只能叫人將《內起居註》拿來,翻到王氏說的那一日,果然見史官寫下了當晚萬歷的行止,扔給萬歷自己去看。
見證據確鑿,萬歷無奈之下,只好捏著鼻子認下,還封了王氏為恭妃,次年八月恭妃誕下長子朱常洛,只是這母子兩個一直不得萬歷喜愛,後來又有鄭氏的出現,她生性活潑、容貌嬌艷,很得萬歷皇帝的心,有了新歡就忘舊愛本就是常事,況且王氏母子都算不得舊愛,只能說是萬歷年輕不懂事時候闖下的禍,想把他們遮掩還來不及,哪裏還有什麽愛?如今更加是掃到角落,眼不見為凈。
去年正月初五,鄭氏再次誕下一麟兒,讓萬歷喜不自勝!其實在萬歷十二年末,鄭氏還生過一個小皇子,但是不幸的是,當日就夭折了,為此鄭氏和萬歷悲痛萬分,並且鄭氏怨怪萬歷,是他在孕期內還與她行過房事才導致了小皇子的早夭。
當時萬歷為了安撫住痛失子嗣的鄭氏,答應她如果再有兒子誕生,那麽就立他們的兒子為太子!
萬歷十四年,鄭氏真的再次生下兒子了,萬歷也準備履行自己的諾言,可是群臣眼睛也不瞎,眼看著萬歷如此疼寵鄭氏母子,就覺著情況不對,等到朱常洵一滿月,申時行就上書給萬歷,希望他盡快冊立皇長子朱常洛太子,穩固天下人心。
這可和萬歷自己心裏打的小算盤不一樣,也和他對自己心愛的女人許下的誓言不一樣!可是一面是自己最愛的女人,另一面是還要倚靠、幫助他處理天下事物的朝臣,他一個都得罪不起,只能用拖字訣先安撫住雙方,讓萬歷以“元子嬰弱”為借口,等過個幾年再說冊立之事也不遲。
可是這樣一來,那些老奸巨猾的朝臣們,哪裏還猜不出萬歷的心思,更加咄咄逼人,直言可以先冊立太子,太子出閣講學可以再晚個兩三年也行,說來說去,就是先要一個名分,一切其他事情都可以徐徐圖之。
其實這個時候萬歷完全可以順從朝臣的意見,先給一個名分又如何?畢竟他自己還正當壯年,長子朱常洛也就四歲,什麽都還看不出來,而鄭氏剛生下來的朱常洵,更是才剛滿月,能不能健康長大都是一個未知數。甚至就在那個時候,他自己內心都沒有徹底下定決心,到底要立誰,以後他們老朱家的江山到底誰來坐皇位還不一定呢。
可是這樣一來,他豈不是辜負了鄭氏的期望,鄭氏可不會聽他什麽顧全大局的話,她只揪著以前的諾言,讓萬歷記住自己是皇帝,說過話的不能當作放過的屁一般不算數!
萬歷只能含糊其辭,說自己再考慮考慮,但是同時他又發了一道旨意,要加封鄭氏為皇貴妃,以獎勵她的生育功勞。說白了,他想換個方式安撫住在後宮和他鬧的兇的鄭氏,把冊立太子的事情再往後拖一拖。
可誰知這下捅了馬蜂窩了,許多朝臣紛紛上奏,本來要立長子朱常洛你萬歷都不情不願地在打馬虎眼了,現在還要加封鄭氏為皇貴妃,地位遠在王氏之上,直指中宮之位,到時候更進一步那就是皇後了,這不就是擺明了你就是想要立次子為太子麽!你萬歷是把我們當傻子玩麽?!
上折子,必須上折子!大臣們氣不順了,言辭就更加激烈,等萬歷看到那些反對他的折子,氣的更是差點把禦案都要拍斷了,拿著朱筆的手都顫抖了,字都寫不下去,顯然也是氣大了!
這下子,原本還搖擺不定的萬歷皇帝,徹底倒向了鄭氏母子,就和朝臣們杠上了。
這件事從二月初三開始吵,一直吵到了三月初二,最後萬歷還是一意孤行,以這是我的後宮我的家事為由,先冊封了鄭氏為皇貴妃,而大臣們還想再和萬歷爭論,萬歷卻開始消極怠工了,人家不上朝、不接見大臣,只讓太監們做傳聲筒,總之誰要想見他,都統統不見,只和鄭貴妃在後宮之中如同平常夫妻一般相處,一起養育次子。
這一下,所有人都傻眼了,可是皇帝消極怠工,不早朝,但是這天下還是要治理的,這江山亂不得,所以朝臣們只能咬牙切齒地繼續幹活,同時時不時地上折子逼迫萬歷皇帝立儲,搞得萬歷更加興致缺缺,躲藏在深宮之中,就是不動如山。
說萬歷完全不問朝事吧,也不盡然,這不楊尚書一乞骸骨,萬歷直接就批準了,還馬上調任了和申時行不對付的宋纁為戶部尚書,以此來惡心申時行。
這在以前的皇帝手中根本就是不太可能發生的事情,這一招君臣之間都是玩熟了的,高官們你要退休離職,皇帝總是第一次肯定不允許,就是再想讓你滾蛋,也總該來個三請三讓吧?結果萬歷這家夥根本不按套路出牌,你想退休是吧?行,那我批準你!
可憐的楊尚書,其實他覺得自己老當益壯,還能幹個十年呢!他這不是因為萬歷問他要給潞王五十萬兩白銀的安家費,自己不同意,鬧僵了給自己找回點面子嗎?誰知道皇帝直接就讓他滾蛋了?
至此之後,官場風氣都被整頓了一下,再也沒人敢動不動裝病拿喬請辭了,如果不是真心想退休那就還是忍一忍吧,畢竟當今這個狗脾氣,是真的可以馬上讓你走的。
不過宋纁撿了這麽一個大漏也不覺得如何高興,蓋因如今的戶部也是個爛攤子,萬歷花錢絲毫不知道節儉,光上次冊封皇貴妃的排場,又挪用太倉銀十五萬兩,現在潞王安家費的事情也落在了他頭上,他還沒個說法呢。
這兩年各地都在鬧災,這邊賑災那邊免除賦稅的,地方上交過來的賦稅越來越少,除了幾個原本就是富庶之地尚且還算風調雨順外,這大明哪裏都要銀子、哪裏都得縫縫補補:兵部要置換刀甲問他要錢,說不能虧待了在外戍邊的將士們;工部要修繕一些破損的宮室問他要錢,說不能墜了皇室的名聲;奉養宗室還是一筆非常龐大的日常開銷,如今上報上來的宗室人口已經到了十五萬人,這些人都有虛職在身,都要靠朝廷奉養,又整天的無所事事,這不是見天地生孩子養孩子麽?一想到明年這個數字又要增加幾千人甚至上萬人,再加上萬歷出手如此“闊綽”,宋纁自己都想撂挑子不幹了!
現在看到了衛輝府的財政收入,他怎能不欣喜萬分,尤其是宋纁本身就是河南歸德府之人,距離衛輝府也不過是幾百裏的路,他早年間游學也曾途徑過衛輝府,只是那時候的衛輝府並不繁盛,就是他翻看了之前衛輝府的稅入賬冊,也如同他印象中的一般,有時候還需要朝廷接濟,如何是如今的這般場面?
不過宋纁看了去年的秋收稅況,其實衛輝府的情況已經是有跡可循了,只是當時不知道為什麽,楊尚書沒有在朝堂上提出此事,那時候正是萬歷和朝臣們吵得最兇的時候,冊立太子是頭等大事,不管想不想管這件事的朝臣都被裹挾著卷入了這場爭鬥中,自然也無心關註其他事情。後來萬歷皇帝幹脆一頭紮進深宮不出來了,這點稅入上的微末小事,就更加入不得萬歷的眼了。
宋纁自己琢磨了一番,想到之前有一位葛郎中在衛輝府賑災後就折戟了,連帶著常侍郎都被貶謫出了中樞,楊尚書之前一向以申首輔馬首是瞻,接連在戶部損失了兩人,自然是皇帝和申首輔鬥法的結果,而衛輝府本就是事情起因之地,楊尚書能對這個地方的官員有好臉色才怪呢!
都是政治鬥爭的結果,宋纁在官場沈浮了大半輩子,如今已經是耳順的年紀了,哪裏看不出這點鬼蜮伎倆?若是當時楊尚書上折子說了此事,衛輝府有如此之功績,自然是要獎賞提拔當地的官員的,這不是給自己的敵方增添籌碼麽?楊尚書死死捂住此事,倒也是人之常情罷了。
可是宋纁為人一向剛正不阿,當年張居正當道的時候,他因為不讚成張居正的霸道行事,直接回歸鄉裏,如今被起覆了,他也沒準備抱申時行的臭腳,事情該怎麽樣就是怎麽樣,衛輝府的長官周邦彥是一定要嘉獎的,若是能將此人調入中樞,豈不是不僅僅能造福一方百姓,更能造福全天下的百姓?
此人有如此經營之才,最好是調入戶部,成為他的左膀右臂才好!他早就看那個焦侍郎不順眼許久了,要是能將他調走,那才是如虎添翼之事。
宋纁確認一切細節,一直等到衛輝府的夏稅全部收繳入庫,沒有半絲錯漏後,他就開始上折子給萬歷,言明種種,並且請求萬歷皇帝嘉獎做出如此驚人政績的衛輝府官員。
只是這折子最先到的還是內閣的手中,申時行作為內閣首輔,所有大大小小的事情,他都可以拿到第一手的資料,一看到這份由戶部尚書宋纁遞上來的折子,申時行的眉頭就皺在了一起。
“哼,這周邦彥之前就折了我戶部中的一員大將,如今還想進入戶部,將焦侍郎踢出去?這宋纁是一點情面也不給啊!”
原本的戶部也是申時行的一言堂,上到戶部尚書,下到戶部兩個左右手侍郎,都是他的人,而如今楊尚書告老還鄉,常侍郎早就被貶謫出了京城換上了皇帝的人,現在唯一一個焦侍郎,也要被他們弄出去?這是申時行絕對不願意看到的事情。
底下的謀士諫言道:“可是衛輝府如今做出了這般政績,咱們之前已經壓住了一次,這次可無論如何都壓不住了。實在不行,就把那周邦彥調入刑部做右侍郎,正好原來的萬侍郎差不多到年紀了,這也是升遷了,首輔大人您看如何?”
這是玩慣了的手段,刑部雖然也是六部之一,但是實權比較小,經常會受到幹擾,且與都察院、大理寺並稱為“三法司”,顯然權利至少也被分成了三份。而更加妙的是,周邦彥之父本身就是大理寺寺卿,周家再多一個刑部侍郎,都是差不多的職權部門,其實並不能給周家帶來多少裨益。
申時行聽罷,點了點頭,這想法和他的不謀而合,只是這樣一來,就怕姓宋的那老匹夫要鬧。
“這樣一來,到底薄待了些。”
申時行話音剛落,另外一謀士也不甘示弱,上前了一步道:“其實倒也不難,周邦彥去了刑部,聽說他手底下還有一個通判做事有長才,不若調任到戶部做一個郎中,不也是讓宋尚書得一長才嗎?”
那林同知是周邦彥的人,申時行的人不想再讓周家勢力更甚,自然不會去提拔林同知,林同知下面就是秦修文了,只是秦修文此人到底如何,作為大明首輔,手底下如此多大大小小的官員,實在沒什麽印象,那就說明此人並不重要,賞個五品郎中的官職,在申時行眼中,實在是再小不過的官位了,連上朝的資格都沒有——哦,現在也無須上朝了,皇帝都不早朝。
在世人一貫的目光中,衛輝府是周邦彥的地盤,周邦彥本身就是一個愛權愛攬事的,況且背後又有著周家支撐,絕不可能大權旁落,所以衛輝府能有如此翻天覆地的變化,主要功勞自然是在周邦彥身上。
所以他們自然而然地將更多的目光給到了周邦彥,卻忽略了誰到底是真正的無冕之王。
當然,這個年代,山高水長,消息傳遞的慢,秦修文的動作又快,短短兩年時間已經在衛輝府創下了這般基業,那也是誰也想不到的。
畢竟當時原身中進士的名次也不夠一鳴驚人,又沒有身家背景,此刻的秦修文在京城一眾大佬中,還是查無此人的存在。
不過很快,他就會給所有人都上一課。
等到申時行將奏折批覆好,寫上自己的建議,然後再派人送到萬歷身邊的時候,萬歷正在逗自己新養的一只雀兒。
聽到是今日送來的新奏折,萬歷倒也沒有太多抵觸的情緒,這半年多來自己沒有再去上朝,不用對著那幾張老臉鬥智鬥勇,萬歷覺得自己整個人都修養回來一點,沒有以前那麽容易著急上火了。
今日是方公公念折子,萬歷一邊逗鳥一邊回覆準許還是不準許,他也知道最多只能到這個地步了,如果連這個工作都不做,那朱家的江山皇位是真的要換人坐了。
等到方公公抽到了那份宋尚書的奏則,同時念了內閣票擬的主張後,萬歷閉目想了想,道:“準吧。”也不是多大的事情,升兩個官而已,而且這次周邦言確實做的不錯,把他調入中樞也好,身邊更多幾個自己人,省的申首輔一家獨大了。
至於是在哪個部任職,萬歷也知道從四品到三品,尤其是從地方官到中樞,這已經算是高升了,同時還送了對方一個戶部郎中的職位,已經算是可以了。其實非是選擇性的問題,萬歷也不想和申時行對上,畢竟此人確是有能力,還要仰賴他治理朝堂。
方公公笑呵呵地應了一聲,正準備用朱筆批覆,想了想又道:“不過這衛輝府如今局勢大好,就這樣把周大人調任到中樞,會不會後面影響後面的稅入?要不要再讓周大人繼續在衛輝府穩一穩?”
萬歷聽聞此言,眉毛一揚,轉過身來看向方公公,雖然此刻萬歷並沒有穿朝服,可是一身的威勢還是讓方公公心裏跳了一跳,當即跪了下來:“陛下,可是奴才說錯話了?奴才,奴才自打嘴巴!”
萬歷冷笑著看著方公公的動作,也不喊停,直到見他打夠了數,才懶洋洋道:“好了,起吧。別以為朕不知道你心裏的小九九!你和周家之事,朕不插手,可是你也別以為可以糊弄了朕!滾吧!”
萬歷踹了方公公一腳,方公公還得謝恩滾出去,然後喚其他人來伺候。
等走了出去後,方公公懊惱地拍了一下自己的腦袋,暗自責怪自己怎麽這麽沈不住氣!伴君如伴虎,怎麽能就因為平時皇上好說話,自己就沒了分寸了,以為自己這樣下絆子,皇上能聽一聽呢。
其實方公公不知道,就是因為衛輝府的財政狀況如今太好了,好到萬歷都有些心疼要把這塊地方分給自己的弟弟潞王了,可是這話又不可對人言,所以此時能把有這才幹的周邦言撈回中樞才是正經。否則,若是周邦言在別處做官,其實方公公剛才那話,也不算有大錯。
至於奏折上說的秦通判,只不過是順帶的事情,萬歷甚至已經忘了這個人是誰了。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
宋纁不是之前的楊尚書,楊尚書和首輔申時行走的頗近,又幾次因為克扣皇帝要的銀兩數目,而惹得萬歷對其十分不滿,年初被人彈劾之下,楊尚書一氣之下直接閉門不出,上書乞骸骨,沒想到萬歷皇帝直接批了下來,於是乎和申時行不對付的宋纁就被擺到了這個戶部尚書的位置上。
宋纁自然知道為什麽萬歷皇帝愈發見申時行不滿,那是因為自從去歲萬歷皇帝的次子朱常洛誕生以來,朝廷中時不時有人上書,想讓萬歷立長子朱常洵為太子,引得萬歷十分憎惡。
萬歷愛重鄭貴妃,鄭貴妃又不負所望,誕下一個男嬰,這對萬歷來講是最好不過的事情。
但是壞就壞在,前面還有一個長子朱常洛,而這個長子朱常洛,一直是萬歷皇帝的一塊心病,甚至可以說是一個汙點!
萬歷九年,也就是萬歷皇帝十九歲的時候,那時候他屬實血氣方剛,又一直被其老師張居正和生母李太後管束著,其實是一直壓抑著他的叛逆的。但是一個人乖順久了,就會做出一些讓人瞠目結舌的事情,在一次萬歷給自己母後請安的時候,李太後讓他陪自己一起用了晚膳再走。
在晚膳期間,萬歷多喝了兩杯酒,當然,這酒並沒有讓萬歷喝醉,但是為他接下來的行為壯了膽。
等到李太後走後,萬歷直接在其母親的慈寧宮中臨幸了一名宮女王氏,完事之後,酒氣一散,腦子也清醒過來,見那王氏柔弱地只知道低聲哭泣,頓時有些厭惡地警告她,不許說出去,否則定叫她人頭落地!
這或許是年輕的萬歷皇帝對於他母親的一次暗地裏的反抗,因為在古代,不管是宮中還是宮外,臨幸母親身邊的丫鬟,都是大不敬之事。大明朝信奉儒家思想,以仁孝治國,萬歷從小接受最頂級的教育,這點是非綱常如何能不明白。可是他偏偏明白,但是也偏偏那麽做了。
萬歷覺得那王氏柔弱可欺,定然不會將事情鬧出去,除了一開始有點懊悔,幾日之後便也拋諸腦後了。
可是萬歷偏偏忘了,有些女子是易孕體質,就那一晚的春風一度,竟然就讓那王氏珠胎暗結,這肚子一天天大了起來,又在李太後身邊服侍,那是怎麽都瞞不過去的。
李太後逼問之下,王氏為了保住性命也只能實話實說,希望能看在肚子裏懷著的是皇子皇孫的面上,不至於直接將她杖斃,畢竟禍亂宮闈,那可是可以抄家滅族之罪,王氏承擔不起那樣的後果。
李太後只得叫人喚萬歷過來進行對峙,一開始萬歷還不肯承認,最後李太後無奈,只能叫人將《內起居註》拿來,翻到王氏說的那一日,果然見史官寫下了當晚萬歷的行止,扔給萬歷自己去看。
見證據確鑿,萬歷無奈之下,只好捏著鼻子認下,還封了王氏為恭妃,次年八月恭妃誕下長子朱常洛,只是這母子兩個一直不得萬歷喜愛,後來又有鄭氏的出現,她生性活潑、容貌嬌艷,很得萬歷皇帝的心,有了新歡就忘舊愛本就是常事,況且王氏母子都算不得舊愛,只能說是萬歷年輕不懂事時候闖下的禍,想把他們遮掩還來不及,哪裏還有什麽愛?如今更加是掃到角落,眼不見為凈。
去年正月初五,鄭氏再次誕下一麟兒,讓萬歷喜不自勝!其實在萬歷十二年末,鄭氏還生過一個小皇子,但是不幸的是,當日就夭折了,為此鄭氏和萬歷悲痛萬分,並且鄭氏怨怪萬歷,是他在孕期內還與她行過房事才導致了小皇子的早夭。
當時萬歷為了安撫住痛失子嗣的鄭氏,答應她如果再有兒子誕生,那麽就立他們的兒子為太子!
萬歷十四年,鄭氏真的再次生下兒子了,萬歷也準備履行自己的諾言,可是群臣眼睛也不瞎,眼看著萬歷如此疼寵鄭氏母子,就覺著情況不對,等到朱常洵一滿月,申時行就上書給萬歷,希望他盡快冊立皇長子朱常洛太子,穩固天下人心。
這可和萬歷自己心裏打的小算盤不一樣,也和他對自己心愛的女人許下的誓言不一樣!可是一面是自己最愛的女人,另一面是還要倚靠、幫助他處理天下事物的朝臣,他一個都得罪不起,只能用拖字訣先安撫住雙方,讓萬歷以“元子嬰弱”為借口,等過個幾年再說冊立之事也不遲。
可是這樣一來,那些老奸巨猾的朝臣們,哪裏還猜不出萬歷的心思,更加咄咄逼人,直言可以先冊立太子,太子出閣講學可以再晚個兩三年也行,說來說去,就是先要一個名分,一切其他事情都可以徐徐圖之。
其實這個時候萬歷完全可以順從朝臣的意見,先給一個名分又如何?畢竟他自己還正當壯年,長子朱常洛也就四歲,什麽都還看不出來,而鄭氏剛生下來的朱常洵,更是才剛滿月,能不能健康長大都是一個未知數。甚至就在那個時候,他自己內心都沒有徹底下定決心,到底要立誰,以後他們老朱家的江山到底誰來坐皇位還不一定呢。
可是這樣一來,他豈不是辜負了鄭氏的期望,鄭氏可不會聽他什麽顧全大局的話,她只揪著以前的諾言,讓萬歷記住自己是皇帝,說過話的不能當作放過的屁一般不算數!
萬歷只能含糊其辭,說自己再考慮考慮,但是同時他又發了一道旨意,要加封鄭氏為皇貴妃,以獎勵她的生育功勞。說白了,他想換個方式安撫住在後宮和他鬧的兇的鄭氏,把冊立太子的事情再往後拖一拖。
可誰知這下捅了馬蜂窩了,許多朝臣紛紛上奏,本來要立長子朱常洛你萬歷都不情不願地在打馬虎眼了,現在還要加封鄭氏為皇貴妃,地位遠在王氏之上,直指中宮之位,到時候更進一步那就是皇後了,這不就是擺明了你就是想要立次子為太子麽!你萬歷是把我們當傻子玩麽?!
上折子,必須上折子!大臣們氣不順了,言辭就更加激烈,等萬歷看到那些反對他的折子,氣的更是差點把禦案都要拍斷了,拿著朱筆的手都顫抖了,字都寫不下去,顯然也是氣大了!
這下子,原本還搖擺不定的萬歷皇帝,徹底倒向了鄭氏母子,就和朝臣們杠上了。
這件事從二月初三開始吵,一直吵到了三月初二,最後萬歷還是一意孤行,以這是我的後宮我的家事為由,先冊封了鄭氏為皇貴妃,而大臣們還想再和萬歷爭論,萬歷卻開始消極怠工了,人家不上朝、不接見大臣,只讓太監們做傳聲筒,總之誰要想見他,都統統不見,只和鄭貴妃在後宮之中如同平常夫妻一般相處,一起養育次子。
這一下,所有人都傻眼了,可是皇帝消極怠工,不早朝,但是這天下還是要治理的,這江山亂不得,所以朝臣們只能咬牙切齒地繼續幹活,同時時不時地上折子逼迫萬歷皇帝立儲,搞得萬歷更加興致缺缺,躲藏在深宮之中,就是不動如山。
說萬歷完全不問朝事吧,也不盡然,這不楊尚書一乞骸骨,萬歷直接就批準了,還馬上調任了和申時行不對付的宋纁為戶部尚書,以此來惡心申時行。
這在以前的皇帝手中根本就是不太可能發生的事情,這一招君臣之間都是玩熟了的,高官們你要退休離職,皇帝總是第一次肯定不允許,就是再想讓你滾蛋,也總該來個三請三讓吧?結果萬歷這家夥根本不按套路出牌,你想退休是吧?行,那我批準你!
可憐的楊尚書,其實他覺得自己老當益壯,還能幹個十年呢!他這不是因為萬歷問他要給潞王五十萬兩白銀的安家費,自己不同意,鬧僵了給自己找回點面子嗎?誰知道皇帝直接就讓他滾蛋了?
至此之後,官場風氣都被整頓了一下,再也沒人敢動不動裝病拿喬請辭了,如果不是真心想退休那就還是忍一忍吧,畢竟當今這個狗脾氣,是真的可以馬上讓你走的。
不過宋纁撿了這麽一個大漏也不覺得如何高興,蓋因如今的戶部也是個爛攤子,萬歷花錢絲毫不知道節儉,光上次冊封皇貴妃的排場,又挪用太倉銀十五萬兩,現在潞王安家費的事情也落在了他頭上,他還沒個說法呢。
這兩年各地都在鬧災,這邊賑災那邊免除賦稅的,地方上交過來的賦稅越來越少,除了幾個原本就是富庶之地尚且還算風調雨順外,這大明哪裏都要銀子、哪裏都得縫縫補補:兵部要置換刀甲問他要錢,說不能虧待了在外戍邊的將士們;工部要修繕一些破損的宮室問他要錢,說不能墜了皇室的名聲;奉養宗室還是一筆非常龐大的日常開銷,如今上報上來的宗室人口已經到了十五萬人,這些人都有虛職在身,都要靠朝廷奉養,又整天的無所事事,這不是見天地生孩子養孩子麽?一想到明年這個數字又要增加幾千人甚至上萬人,再加上萬歷出手如此“闊綽”,宋纁自己都想撂挑子不幹了!
現在看到了衛輝府的財政收入,他怎能不欣喜萬分,尤其是宋纁本身就是河南歸德府之人,距離衛輝府也不過是幾百裏的路,他早年間游學也曾途徑過衛輝府,只是那時候的衛輝府並不繁盛,就是他翻看了之前衛輝府的稅入賬冊,也如同他印象中的一般,有時候還需要朝廷接濟,如何是如今的這般場面?
不過宋纁看了去年的秋收稅況,其實衛輝府的情況已經是有跡可循了,只是當時不知道為什麽,楊尚書沒有在朝堂上提出此事,那時候正是萬歷和朝臣們吵得最兇的時候,冊立太子是頭等大事,不管想不想管這件事的朝臣都被裹挾著卷入了這場爭鬥中,自然也無心關註其他事情。後來萬歷皇帝幹脆一頭紮進深宮不出來了,這點稅入上的微末小事,就更加入不得萬歷的眼了。
宋纁自己琢磨了一番,想到之前有一位葛郎中在衛輝府賑災後就折戟了,連帶著常侍郎都被貶謫出了中樞,楊尚書之前一向以申首輔馬首是瞻,接連在戶部損失了兩人,自然是皇帝和申首輔鬥法的結果,而衛輝府本就是事情起因之地,楊尚書能對這個地方的官員有好臉色才怪呢!
都是政治鬥爭的結果,宋纁在官場沈浮了大半輩子,如今已經是耳順的年紀了,哪裏看不出這點鬼蜮伎倆?若是當時楊尚書上折子說了此事,衛輝府有如此之功績,自然是要獎賞提拔當地的官員的,這不是給自己的敵方增添籌碼麽?楊尚書死死捂住此事,倒也是人之常情罷了。
可是宋纁為人一向剛正不阿,當年張居正當道的時候,他因為不讚成張居正的霸道行事,直接回歸鄉裏,如今被起覆了,他也沒準備抱申時行的臭腳,事情該怎麽樣就是怎麽樣,衛輝府的長官周邦彥是一定要嘉獎的,若是能將此人調入中樞,豈不是不僅僅能造福一方百姓,更能造福全天下的百姓?
此人有如此經營之才,最好是調入戶部,成為他的左膀右臂才好!他早就看那個焦侍郎不順眼許久了,要是能將他調走,那才是如虎添翼之事。
宋纁確認一切細節,一直等到衛輝府的夏稅全部收繳入庫,沒有半絲錯漏後,他就開始上折子給萬歷,言明種種,並且請求萬歷皇帝嘉獎做出如此驚人政績的衛輝府官員。
只是這折子最先到的還是內閣的手中,申時行作為內閣首輔,所有大大小小的事情,他都可以拿到第一手的資料,一看到這份由戶部尚書宋纁遞上來的折子,申時行的眉頭就皺在了一起。
“哼,這周邦彥之前就折了我戶部中的一員大將,如今還想進入戶部,將焦侍郎踢出去?這宋纁是一點情面也不給啊!”
原本的戶部也是申時行的一言堂,上到戶部尚書,下到戶部兩個左右手侍郎,都是他的人,而如今楊尚書告老還鄉,常侍郎早就被貶謫出了京城換上了皇帝的人,現在唯一一個焦侍郎,也要被他們弄出去?這是申時行絕對不願意看到的事情。
底下的謀士諫言道:“可是衛輝府如今做出了這般政績,咱們之前已經壓住了一次,這次可無論如何都壓不住了。實在不行,就把那周邦彥調入刑部做右侍郎,正好原來的萬侍郎差不多到年紀了,這也是升遷了,首輔大人您看如何?”
這是玩慣了的手段,刑部雖然也是六部之一,但是實權比較小,經常會受到幹擾,且與都察院、大理寺並稱為“三法司”,顯然權利至少也被分成了三份。而更加妙的是,周邦彥之父本身就是大理寺寺卿,周家再多一個刑部侍郎,都是差不多的職權部門,其實並不能給周家帶來多少裨益。
申時行聽罷,點了點頭,這想法和他的不謀而合,只是這樣一來,就怕姓宋的那老匹夫要鬧。
“這樣一來,到底薄待了些。”
申時行話音剛落,另外一謀士也不甘示弱,上前了一步道:“其實倒也不難,周邦彥去了刑部,聽說他手底下還有一個通判做事有長才,不若調任到戶部做一個郎中,不也是讓宋尚書得一長才嗎?”
那林同知是周邦彥的人,申時行的人不想再讓周家勢力更甚,自然不會去提拔林同知,林同知下面就是秦修文了,只是秦修文此人到底如何,作為大明首輔,手底下如此多大大小小的官員,實在沒什麽印象,那就說明此人並不重要,賞個五品郎中的官職,在申時行眼中,實在是再小不過的官位了,連上朝的資格都沒有——哦,現在也無須上朝了,皇帝都不早朝。
在世人一貫的目光中,衛輝府是周邦彥的地盤,周邦彥本身就是一個愛權愛攬事的,況且背後又有著周家支撐,絕不可能大權旁落,所以衛輝府能有如此翻天覆地的變化,主要功勞自然是在周邦彥身上。
所以他們自然而然地將更多的目光給到了周邦彥,卻忽略了誰到底是真正的無冕之王。
當然,這個年代,山高水長,消息傳遞的慢,秦修文的動作又快,短短兩年時間已經在衛輝府創下了這般基業,那也是誰也想不到的。
畢竟當時原身中進士的名次也不夠一鳴驚人,又沒有身家背景,此刻的秦修文在京城一眾大佬中,還是查無此人的存在。
不過很快,他就會給所有人都上一課。
等到申時行將奏折批覆好,寫上自己的建議,然後再派人送到萬歷身邊的時候,萬歷正在逗自己新養的一只雀兒。
聽到是今日送來的新奏折,萬歷倒也沒有太多抵觸的情緒,這半年多來自己沒有再去上朝,不用對著那幾張老臉鬥智鬥勇,萬歷覺得自己整個人都修養回來一點,沒有以前那麽容易著急上火了。
今日是方公公念折子,萬歷一邊逗鳥一邊回覆準許還是不準許,他也知道最多只能到這個地步了,如果連這個工作都不做,那朱家的江山皇位是真的要換人坐了。
等到方公公抽到了那份宋尚書的奏則,同時念了內閣票擬的主張後,萬歷閉目想了想,道:“準吧。”也不是多大的事情,升兩個官而已,而且這次周邦言確實做的不錯,把他調入中樞也好,身邊更多幾個自己人,省的申首輔一家獨大了。
至於是在哪個部任職,萬歷也知道從四品到三品,尤其是從地方官到中樞,這已經算是高升了,同時還送了對方一個戶部郎中的職位,已經算是可以了。其實非是選擇性的問題,萬歷也不想和申時行對上,畢竟此人確是有能力,還要仰賴他治理朝堂。
方公公笑呵呵地應了一聲,正準備用朱筆批覆,想了想又道:“不過這衛輝府如今局勢大好,就這樣把周大人調任到中樞,會不會後面影響後面的稅入?要不要再讓周大人繼續在衛輝府穩一穩?”
萬歷聽聞此言,眉毛一揚,轉過身來看向方公公,雖然此刻萬歷並沒有穿朝服,可是一身的威勢還是讓方公公心裏跳了一跳,當即跪了下來:“陛下,可是奴才說錯話了?奴才,奴才自打嘴巴!”
萬歷冷笑著看著方公公的動作,也不喊停,直到見他打夠了數,才懶洋洋道:“好了,起吧。別以為朕不知道你心裏的小九九!你和周家之事,朕不插手,可是你也別以為可以糊弄了朕!滾吧!”
萬歷踹了方公公一腳,方公公還得謝恩滾出去,然後喚其他人來伺候。
等走了出去後,方公公懊惱地拍了一下自己的腦袋,暗自責怪自己怎麽這麽沈不住氣!伴君如伴虎,怎麽能就因為平時皇上好說話,自己就沒了分寸了,以為自己這樣下絆子,皇上能聽一聽呢。
其實方公公不知道,就是因為衛輝府的財政狀況如今太好了,好到萬歷都有些心疼要把這塊地方分給自己的弟弟潞王了,可是這話又不可對人言,所以此時能把有這才幹的周邦言撈回中樞才是正經。否則,若是周邦言在別處做官,其實方公公剛才那話,也不算有大錯。
至於奏折上說的秦通判,只不過是順帶的事情,萬歷甚至已經忘了這個人是誰了。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